世人都知道世上曾有过骄若天仙、游如神龙的《兰亭集序》真迹,然,它生于绍兴,失于绍兴,是为书坛千古恨。
云门寺在绍兴平水镇秦望山麓脚下。一座普普通通的寺庙,香火不旺。寺里的一些残垣断壁,斑驳廊柱显出它的岁月沧桑,透着千年风尘,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辉煌。
杜牧有诗:“南朝四百八十寺,多少楼台烟雨中。”云门寺有1600余年的历史,是目前为止整个绍兴最古老的佛寺之一,并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显赫位置。它的创建和闻名与几代大师有着深厚的渊源。据南宋《嘉泰会稽志》载,云门寺原为王右军旧宅。取名为云门寺,因东晋义熙三年(公元407年)的某一天,天空突现五色云彩,晋安帝下诏建此寺,云门寺遂为晋代名噪天下的佛刹之一。历朝曾先后将寺名更名为永欣寺、拯迷寺、淳化寺等,至明代才又复名云门寺,沿用至今。云门寺与唐宋诗人王勃、李白、陆游等有密切联系,陆游青少年读书处“云门草堂”即在云门寺副寺广福庵内。据陆游《寿圣院记》,云门寺盛极时“缭山并溪、楼塔重复、依岩跨壑、金碧飞踊,居之者忘老,寓之者忘归。”至北宋时还逐渐扩建了三个副寺。
云门寺就象一个沉睡千年的博物馆,随意翻看一段历史,都让人叹为观止,而最让人惊叹的是一个历史故事,可以说这个故事一直湮埋于盛唐文化的光辉之下。一代君主李世民竟用如此卑劣手段,窃取本应属于王氏传人之书艺瑰宝。近日翻看《四库全书》,参考唐人张彦远所撰的《兰亭记》,方才知晓云门寺那段伤心旧事的诸多细节。
东晋穆帝永和九年(公元353年)暮春三月初三,莺飞草长,惠风和畅,一代书圣王羲之和孙统、孙绰等四十二人宦游于山阴兰亭,行修禊之礼。曲水流觞之后,王右军借几分醉意,挥笔制序,兴乐而书,所用宣纸为蚕茧纸,所用笔为鼠须笔,所书《兰亭集序》共二十八行、三百二十四字,字字遒媚劲健,绝代无后。文中最多为“之”字,共二十个,但书圣写来字字都有变体,没有一个类同。待羲之酒醒,再看此序也自觉神奇。日后他照着修禊时所书的样子,写过数十本,然而再也没那日的神来之笔。羲之自己也十分珍爱,此后该帖就如宝贝一样代代相传。